特征:在钛管的内表面上呈现直线或螺旋、半螺旋形的锯齿状缺陷。1) 钛坯:中心疏松、偏析;缩孔残余严重;非金属夹杂物超标。2) 管坯加热不均、温度过高或过低、加热时间过长。3) 穿孔区域:顶头磨损严重;穿孔机参数调整不当;穿孔辊老化等。检判:钛管内表面不允许存在内折,管端内折应修磨或再切,修磨处壁厚实际值不得小于标准要求.小值;通长内折判废。检判:钛管内表面不允许存在,管端处应修磨及再切,修磨深度不应超标准要求负偏差,实际壁厚不得小于标准要求.小值;通长内结疤判废。特征:钛管内表面呈现直线或断续指甲状翘起的小皮。多出现在毛管头部,且易于剥落。检判:钛管内表面允许存在无根易剥落(或在热处理时可烧掉)的翘皮。对有根的翘皮应修磨或切除。特征:在钛管内表面存在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直线形划伤。1) 套管和普管允许深度不超过5%(压力容器类.大深度0.4mm)的内直道存在。特征:在钛管内表面存在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直线形凸起。1)套管、管线管允许存在高度不超过壁厚道8%,.大高度不超过0.8mm不影响通径的内棱存在。超差应修修磨及再切。2)普管、管线管允许存在高度不超过壁厚8%(.大高度为0.8mm)的内棱存在。超差应修磨及再切。3)对L2级(即N5)探伤要求钛管,内棱高度不得超过5%(.大高度为0.5mm)。超差应修磨及再切。
特征:钛管内表面呈现有规律的凸超且外表面没有损伤。特征:钛管内表面呈现有规律或无规律地凹坑且外表面无损伤。3)轧制中心线偏离,钛管与连轧后辊道碰撞产生等(注:此种原因2003.1提出,原理尚在探讨)。检判:不超过壁厚负偏差,实际壁厚大于壁厚要求.小值的拉凹允许存在。超标的拉凹应切除。(注:拉凹严重发展即为拉裂,此种伤应严格检验)。特征:钛管内表面有螺旋状痕迹,多出现在薄壁管内表面,有凹凸不平的明显手感。产生原因:1) 斜轧工艺的固有缺陷。在阿塞尔轧管机工艺参数调整不当时,这种缺陷更为突出。检判:钛管内螺纹缺陷深度不大于0.3mm,且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之内。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钛管的信息,可以持续关注美钛工贸。
2021-11-15T15:11:25